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暗生的隔阂

发表于2013-11-13

由于种种障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无奈地发现,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很大落差,导致“无用感”“无根感”和“无路感”开始在他们心中萌生。

发表于2013-11-13

1980年出生的河南固始人卢文营2000年出去打工,在温州、东莞、重庆等地的鞋厂、酒店、K T V里都干过,13年后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又回到老家一家水龙头配件厂当工人“我是典型的啃老族,

发表于2013-11-13

在外打工13年没有攒下什么钱,挣多少花多少,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全靠父母支持,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想凭打工在城市立足太难。”卢文营说。

发表于2013-11-13

和卢文营一样,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认同感,不认为凭借打工可以改变现状,实现自身诉求。

发表于2013-11-13

在成都新九眼桥劳动力市场,记者见到了1982年出生的电焊工付,他看上去像40多岁,两鬓霜白。

发表于2013-11-13

2003年以来,他在广州和成都等地都打过工,前年他把老婆孩子接到成都,老婆没工作,孩子3岁多了,还没有上幼儿园。

发表于2013-11-13

他说,我们一家现在租住在郊区的瓦房平房里,一个月200多块钱,我的打算是要在成都一直干下去,并不是说习惯了城市,而是在城市打工毕竟每个月有几千块钱,回到老家的话,在农村种地根本挣不到钱。

发表于2013-11-13

但成都不是想留就留的,先不说房子,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我就很高兴了。房子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至少要七八十万,没有这个心思。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发表于2013-11-13

社保?当然没有,我们也不愿意交社保,交的越多扣的越多,我们宁愿多给点实际工资。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找个稳定的工作,但是连这个都很难。”付说。

发表于2013-11-13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留不了城,又回不了乡的尴尬境地,从而滋生出浓重的被遗弃感。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