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监督大学生花销务实难持久

发表于2006-11-13
重庆文理学院列表监督学生消费行为,据悉在国内尚属首创。要求学生填写家庭成员、生活费来源、收入来源、消费详情等,按日均、周均、月均、学期总消费填写具体花费,并签上本人、班长、辅导员的姓名,再上报年级、院系和学校。 (11月8日《重庆商报》)

是支持,还是反对?记者的随机采访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赞成,此举便于监督孩子的花销;主管部门态度鲜明,表示支持;教育专家认为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大学生们开始“抵触”,后来“习惯”。笔者认为此举虽然务实,但难以持久。

务实是可以收到积极的效果,大学生开销确是校园消费的监管漏洞。此举首先满足了家长的愿望。笔者身边的不少家长便形成了“定势思维”:读大学开销就是大。但家长哪里知道,许多钱花得很冤枉。列表监督则使此难题迎刃而解。同时对于大学生和学校来说,列表监督同样是务实行为。对大学生而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其一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对学校而言,同样可以避免空洞说教,切实做好“理财教育”,并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校方与大学生两方,都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主管部门之所以肯定,其出发点应当是此举所带来的“多赢局面”。

但,务实需要以合法为前提。如果今天的好效果造成明天的隐患,这种务实就不值得倡导。正视教育专家的“负面效应”和学生的抵触原因就变得非常重要。法律知识告诉我们,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因此大学通过列表方式监管消费行为,就难逃侵权违法之嫌,与正确构建法制社会的趋势并不兼容。

基于这种判断,列表监督顶多只能算过渡性的作法,因为法律赋予的权益比务实更为重要。笔者以为,在体现法律精神前提下,并非没有其他方式,比如可以根据学校及其所在地的消费水平,结合学生日常开支的情况,估算出大学生的正常消费水平,并将此估算标准以信函等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让他们都心中有数。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理财教育。此类办法既能改变不良的消费风气,又能体现法制精神,同样可以达到“多赢”效果。
发表于2006-11-13
亏他想的出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