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挑担“候鸟”引人忧

发表于2013-10-29

候鸟般的中国个体商贩极大地丰富了坦桑市场的商品。但是,他们也对当地商贩及原有的商业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坦桑尼亚国内媒体对中国商品质量低、从事小商品经营的中国商贩与当地商贩冲突的报道屡见报端。当地民众对中国商人和中国商品的感情复杂,既有需要和喜爱,也有恐慌与担忧。

据坦桑尼亚媒体报道,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卡利亚库(Kariakoo)区挑担卖水果、花生豆、小日用品的中国商贩,引来市场上当地同类商贩的不满,甚至认为,中国商贩的经营已经违反了坦桑尼亚的外国法。

发表于2013-10-29

杨凤兰说,坦桑尼亚人的想法也可以理解。当地希望包括中国者在内的外国者能做营销批发等产业链上游的业务,而不是和当地商贩竞争有限的终端买卖。然而,来坦桑尼亚的中国化知识及背景各不相同,摆地摊卖小商品的的确也有不少。

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个体经营者、民营企业家开始做、批发经销等偏上游的经营内容。这不仅可以避开与当地商贩的直接利益冲突,也能发挥中国的产业与发展,是中国人海外中个体经营者必须经历的转型升级。

发表于2013-10-29

据坦桑尼亚统计,截至2012年底,有300多家中国公司在坦开办企业,注册额达8.68亿美元。中国公司在坦领域包括农业、建筑、制造、交通运输、电信、服务、自然资源和旅游业。其中,制造业是中国企业在坦最集中的领域,占70%以上。

发表于2013-10-29

《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称,服务业是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新亮点。众多中国中小者在非洲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小商品生产等,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非洲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满足非洲人民生活需求、吸纳当地就业、促进中非经贸往来。

发表于2013-10-29

萨巴节展会的规定与手续多了起来,也变得更严苛。因进出关等流程衔接的问题,错过萨巴节造成损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发表于2013-10-29

尽管现在参加萨巴节的中国商人少了,但中国商品有了新舞台。2013年9月10日在达累斯萨拉姆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商品非洲展吸引了10多家500强的中国企业,共有来自国内14个省区的200多家企业参加,展出机械、电器、建材、日用品等各个种类适合当地市场的中国商品。

发表于2013-10-29

“中国人喜欢包间,不喜欢这种开放式的,但当地人、欧美人喜欢,饭店目标顾客现在转了,不是针对中国人,主要针对外国人。周末租给当地黑人开Party,经营起来也轻松些。”杨凤兰说。

杨凤兰也在当地探索其他。2008年,她从国内购买了自动榨油的设备,打算利用当地廉价的花生、芝麻、棕榈等产油原材料,做榨油生意。、租房建厂、带当地员工到中国学习,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却因为房东作梗拒绝搬出,前后耽误了近1年的时间。

发表于2013-10-29

因为租房纠纷,杨凤兰和房东上了当地法庭。虽然杨凤兰胜诉,但是官司结束后,房东仍通过联名向街道举报污染等干扰措施给她的榨油厂制造麻烦。在接受街道、税务、食品安全等各部门的检查监督并与其沟通后,房东最终搬走,也不再找麻烦了。

“他(房东)是你的臣民,我也是你的臣民,虽然肤色不一样,但你也应该同样保护我。”这是杨凤兰在处理与油厂房东的官司中,面对社区街道和法庭,不断跟对方强调的一句话,其中辛酸可窥一斑。

发表于2013-10-29

坦桑尼亚近两年农业收成不好,油料作物歉收,杨凤兰的榨油厂还没形成规模,目前生产少量的食用油供给自己经营的餐厅和当地中国公司。

杨凤兰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以来,经济形势不好,坦桑尼亚政府没钱,政府各部门的审批与检查多了起来。除过去已完善的手续外,要做消防设施,不做会被告上法庭。不想去法庭就要给钱。其他的,负责食品卫生检查的部门,要检查许可证,劳工部对外国人工作证增加了新的要求。

发表于2013-10-29

“没有就给钱吧,给了钱才能没事。”杨凤兰说。适逢检查,请检查官员喝瓶汽水或给点路费几乎是惯例。遇到周末或开斋节等节假日,给官员过节费也属正常。

采访中,杨凤兰感慨,现在的生意不如从前了,相对难做了。市场逐渐成熟了,有些产品甚至饱和了,野蛮生长高利润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她并没有打算回国,而是相信成长中的坦桑尼亚还有新的机会。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